波立维和阿司匹林的区别(普拉格利与玻立维有什么区别?)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波立维的作用与功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波立维的作用与功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波立维和阿司匹林的区别
波立维和阿司匹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作用机制、适应症、用法用量、副作用和价格方面:
- 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A2的合成,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波立维:作为P2Y12受体抑制剂,通过选择性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断ADP依赖激活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减少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 适应症:
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波立维: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如近期发作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确诊的外周动脉疾病,常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
- 用法用量:
阿司匹林: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mg/d,常用剂量为100mg/d。
波立维:起效快,顿服600mg后2~6小时即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顿服300mg后6~24小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常用维持剂量为75mg,每日1次口服。
- 副作用:
阿司匹林和波立维都可引起胃肠道损伤和消化道出血,但波立维引发上消化道损伤和出血的几率相对较低。
- 价格:
波立维的价格相较于阿司匹林要贵不少。
二、普拉格利与玻立维有什么区别?
普拉格利与玻立维(波立维)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药物成分与功效
- 普拉格利:通用药名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该药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由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
- 玻立维(波立维):同样含有硫酸氢氯吡格雷这一活性成分,也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它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聚集导致的心血管和脑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二、规格与生产厂家
- 普拉格利:关于其具体的规格信息,可能因不同品牌或厂家而有所不同,需具体查看药品说明书。
- 玻立维(波立维):其规格通常为每片75mg,由进口厂家生产。 三、临床应用与用法
- 普拉格利:作为抗血小板药物,普拉格利在临床上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具体用法需遵循医嘱。
- 玻立维(波立维):在临床上,波立维可用于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波立维常与阿司匹林等药物联合使用,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此外,波立维也常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抗血栓治疗。用法同样需遵循医嘱,并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四、价格与可替代性
- 普拉格利:价格可能因品牌、规格和销售渠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玻立维(波立维):作为进口药物,波立维的价格可能相对较高。然而,在疗效相同的情况下,患者可以根据经济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是否用普拉格利等国产药物进行替代。 五、药物评价
- 普拉格利和玻立维(波立维)在抗血小板治疗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然而,具体使用哪种药物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 综上所述,普拉格利与玻立维(波立维)在药物成分、规格与生产厂家、临床应用与用法以及价格与可替代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选择使用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权衡和选择。同时,务必遵循医嘱用药,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
三、波立维与替格瑞洛区别
波立维和替格瑞洛是同一大类抗血小板药物中2种完全不同的药物,两者的成分结构、作用特点、起效时间、抗血栓强度以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改善程度均有不同,具体内容如下:
1、波立维:化学名称为氯吡格雷,属于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的P2Y12受体,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对抗血栓的作用。用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抗血栓治疗。但波立维是前体药,本身无活性,需要吸收到体内后,通过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才具有抗血栓活性,因此起效时间相对较慢。波立维受肝脏代谢酶的影响,不同患者的肝脏代谢酶活性可能不同,波立维代谢酶可分为快代谢型、中代谢型、慢代谢型,快代谢型患者使用波立维效果较好,慢代谢型患者使用波立维效果较差;
2、替格瑞洛:亦属于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为活性药,吸收到体内后直接有抗血小板的活性,可较快发挥抗血栓作用,不受肝脏代谢酶影响,抗血小板聚集起效速度比波立维快。国际较大型的临床研究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抗栓治疗,使用替格瑞洛比波立维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血栓事件等心血管风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波立维的作用与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波立维的作用与功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