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和大贝一样吗?(川贝和大贝一样吗?)

admin 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贝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贝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川贝和大贝一样吗?(川贝和大贝一样吗?)

  1. 川贝和大贝一样吗?
  2. 川贝和大贝一样吗?
  3. 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浙贝母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4. 一起来看化痰止咳平喘药——浙贝母

一、川贝和大贝一样吗?

川贝和大贝不一样。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

  1. 性味功效

    • 川贝:性微寒而味甘苦,止咳化痰之效较强,多用于润肺止咳,治疗肺燥咳嗽、虚劳久咳等症状。
    • 大贝:味苦而性寒,清热力较强,多用于清肺化痰,治疗痰热郁肺或风热咳嗽、痰黄而稠等症状。此外,浙贝还有较强的清热开郁散结力,常用于痰火凝结的病症。
  2. 形态差异

    • 川贝:成圆锥形或近心脏形,直径较小,表面类白色,具有“怀中抱月”的特征,即外层鳞叶两瓣,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成新月形。
    • 大贝:成扁球形,直径较大,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两枚,较大而肥厚,略成肾形,互相对合。
综上所述,川贝和大贝在性味功效和形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它们不是同种食材。

二、川贝和大贝一样吗?

川贝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物质的食材,那么,川贝和大贝是同种食材吗?如果不是,川贝和大贝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一、川贝

川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止咳化痰之效较强,入心肺经,功能润肺,临床常与沙参、麦冬、天冬、桑叶、菊花等配伍用于热痰、燥痰、肺虚劳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带血以及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等病症的治疗。但属寒痰、湿痰者则应禁用。已有服用川贝母出现过敏的报道,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二、大贝

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浙江而得名,故简称浙贝。浙贝味苦而性寒,入心肺经,功能解毒,临床常与元参、牡蛎、蒲公英、天花粉、连翘、薏苡仁、鱼腥草、鲜芦根、夏枯草、海藻、昆布、莪术等配伍用于痰热郁肺的咳嗽及痈毒肿痛、瘰疬未溃等病症的治疗;与乌贼骨、煅瓦楞子、白及、黄连、吴茱萸、竹茹、清半夏等药配伍可治胃痛、反酸、烧心。

三、川贝和大贝的区别

1、性味功效差异:川贝苦寒性较小,清热力不足,但味甘质润,功偏润肺止咳,多用治肺燥咳嗽,虚劳久咳;浙贝苦寒性强,清热力较强,功偏清肺化痰,多用治痰热郁肺或风热咳嗽,痰黄而稠等。川贝清热解郁散结力不及浙贝,多用治体虚痰结者;浙贝清热开郁散结力较强,常用治痰火凝结之瘰疬、瘿瘤、肺痈、乳痈、皮肤痈肿等。

2、形态差异:川贝成圆锥形或近心脏形,直径3到9毫米,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成新月形,俗称怀中抱月。浙贝成扁球形,直径1到2.5厘米,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两枚,较大而肥厚,略成肾形,互相对合,其内有2到3枚小鳞叶及干缩的残茎。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直径不同,大小相差悬殊。 川贝最主要的特征怀中抱月,而浙贝没有。

三、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浙贝母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1. 浙贝母的功效:浙贝母,也称大贝或象贝,是一种在冬季常用的中药材。它的质地坚硬,色泽洁白。浙贝母的主要功效是清热化痰、止咳和平喘,既可入药也可直接泡水饮用,有效清热解毒,帮助调节身体机能。在中医理论中,它常用于治疗诸如风热犯肺引起的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等病症。

2. 浙贝母的食用禁忌:尽管浙贝母具有多种功效,但在食用时需注意以下禁忌:

- 脾胃虚寒或有痰湿的人群应避免使用浙贝母;

- 浙贝母不应与乌头类药材一同使用;

- 孕妇在使用浙贝母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 使用浙贝母时应注意用量,过量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浙贝母时,应充分了解其适用人群和搭配禁忌,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以确保安全和健康。

四、一起来看化痰止咳平喘药——浙贝母

化痰止咳平喘药——浙贝母

来源: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后,大小分开处理。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也可趁鲜切成厚片,习称“浙贝片”。

相关名字:浙贝母、象贝、象贝母、大贝母。

产地:原产于浙江象山,现主产于浙江鄞县,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亦产。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性状鉴别

  • 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
  • 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似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及干缩的残茎。
  • 浙贝片: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切面平坦,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主治病证

  1. 风热、痰热咳嗽:浙贝母功似川贝母而偏苦泄,长于清化热痰,降泄肺气。多用于治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之咳嗽,前者常配桑叶、牛蒡子同用,后者多配瓜蒌、知母等。
  2. 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浙贝母苦泄清解热毒,化痰散结消痈。治痰火瘰疬结核,可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医学心悟》);治瘿瘤,配海藻、昆布;治疮毒乳痈,多配连翘、蒲公英等,内服外用均可;治肺痈咳吐脓血,常配鱼腥草、芦根、桃仁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鉴别用药

  • 川、浙二贝之功基本相同,但川贝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浙贝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至于清热散结之功,川、浙二贝共有,但以浙贝为胜。
使用注意

  •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 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 久服多服会损伤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引起食欲减退、大便稀等不良反应。
古籍摘要

  1. 《本草正》:“大治肺痛、肺痿、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2. 《本草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
  3. 《本经逢原》:“同青黛治人面恶疮,同连翘治项上结核。皆取其开郁散结,化痰解毒之功也。”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浙贝母含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浙贝宁、浙贝酮、贝母醇、浙贝宁苷等。
  • 药理作用:浙贝母碱在低浓度下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有明显镇咳作用,还有中枢抑制作用,能镇静、镇痛;此外,大剂量可使血压中等程度降低,呼吸抑制,小量可使血压微升。
  • 临床研究:浙贝母分别与不同药材配伍,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肋软骨炎、腮腺炎等方面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拓展阅读

  • 浙贝母是寒性的,硫磺熏制会大大降低其药力,甚至改变药性,因此应选用无硫饮片。
  • 对于风热咳嗽患者,青壮年最好选择浙贝母;川贝母药性和缓,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
  • 过敏体质者应慎用浙贝母,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慎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贝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贝的功效与作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